紫气东来函谷关,著下大道五千言。青牛西去不复返,留下名篇万古传。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
孔子曰:“鸟,吾知其能飞;鱼,吾知其能游;兽,吾知其能走。走者可以为罔,游者可以为纶,飞者可以为矰。至于龙,吾不能知,其乘风云而上天。吾今日见老子,其犹龙邪!”
司马迁:“老子所贵道,虚无,因应变化于无为,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。”
扬雄:“老子之言道德,吾有取焉耳。及搥提仁义,绝灭礼学,吾无取焉耳。”
韩愈:“老子之小仁义,非毁之也,其见者小也。坐井而观天,曰天小者,非天小也。”
朱熹:“老子之术,须自家占得十分稳便,方肯做;才有一毫于己不便,便不肯做。”
林希逸:“若老子所谓无为而自化,不争而善胜,皆不畔于吾书。其所异者,特矫世愤俗之辞,时有太过耳。”
王夫之:“天下之言道者,激俗而故反之,则不公;偶见而乐持之,则不经;凿慧而数扬之,则不祥。三者之失,老子兼之矣。”
胡适:“老子的最大功劳,在于超出天地之外,别假设一个‘道’。”
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楚之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。其生也,含灵禀气,体道合真。幼而聪慧,静思冥想,察天地之化育,悟阴阳之消长。目之所及,心之所感,皆为道之显象;耳之所闻,意之所会,尽是德之微芒。
鸿蒙初辟,天地玄黄,大道幽微,隐于万象。有圣哲者,名曰老子,降于周之世,启万古之玄思,立道家之宗纲。
对于老子,我是既敬佩又疼惜。敬佩他的有话直说,即使面对孔子这个大儒家也毫不退缩,也许正是他这像石头一样的倔脾气,才使得孔子能心甘情愿地赞他为“真龙”;敬佩他的朴实本色,他并不似庄子那般大刀阔斧地将天地鬼神通通搬出,只用了几句简单朴素的话语便足以说明一切;更敬佩的是他思想的博大精深,宇宙万物的进化演变,千万种姿态到了他笔下,便汇成了那一个意味深长的“道”字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可谓层层递进,滴水不漏。
这些句子和名言不仅赞美了老子的智慧和思想,还体现了他在道家学派中的崇高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