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游记》第十一回《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》主要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在阴司的经历以及他的还阳过程。以下是对该回的摘抄和赏析:
摘抄
唐太宗还魂
唐太宗李世民因泾河龙王一案而魂游地府,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冥界之旅。
地府的阴森恐怖与轮回转世的奥秘
太宗在地府中由崔判官和朱太尉引导,了解到“六道轮回”的法则,见证了善恶有报的真理。
他见到了因各种罪行受苦的亡魂,并被告知自己尚有二十年的阳寿。
还阳与善行
太宗在返回阳间之前,崔判官嘱咐他回到阳间后要举办“水陆大会”以超度孤魂。
还阳后,唐太宗立即执行了崔判官的嘱咐,赦免了四百余名死囚,并放出了三千名宫女,同时发布了招贤榜和恤孤榜文,以示善举。
感恩与还债
太宗特别感谢了在阴司借给他金银的相良,并派遣尉迟公胡敬德前往偿还。
相良夫妇因恐惧而不敢接受金银,唐太宗便下令用这些金银修建了“敕建相国寺”,以示还债。
水陆大会的举办
唐太宗下令举办“水陆大会”,并选拔了有德行的高僧陈玄奘作为坛主,负责法会的事务。
陈玄奘,即玄奘法师,自幼出家,精通佛法,被选为此次法会的主持人。
赏析
《西游记》第十一回通过唐太宗的还魂之旅,展现了阴司的阴森恐怖与轮回转世的奥秘,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阴阳感应之道,即男女赠答、有感必应、有果必报的哲理。太宗在地府中的经历,实际上是他内心深处善恶交织、因果报应的体现。他在地府中所见所闻,无一不是对其生前所作所为的映照与审判。这种感应与赠答,既体现了天道的公正无私,也揭示了人心的良知潜意识呼唤。
此外,该回还通过唐太宗的善行和感恩之心,展示了善恶终有报的道理。他在阴司中的惊惶恐惧,实际上是他内心深处对生前恶行的恐惧与悔恨。他见到的十八层地狱、奈河桥、枉死城等恐怖场景,都是对他内心恶念的映照与惩罚。这种将人心之险与地狱之险相联系的观点,既是对人心的深刻剖析,也是对因果报应的深刻揭示。
最后,该回通过唐太宗的还阳和举办水陆大会,传达了善行积累、因果报应的佛教思想,同时也展示了唐太宗的仁德和感恩之心,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