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一生写诗词的顺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入仕之初
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:作于嘉祐六年(1061年),赴凤翔上任路过渑池时。
诗案前的平静期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》:作于熙宁六年(1073年),杭州通判任上。
《江城子》(十年生死两茫茫):作于熙宁八年(1075年),密州知州任上。
《江城子》(老夫聊发少年狂):作于熙宁八年(1075年),密州知州任上。
《水调歌头》(明月几时有):作于熙宁九年(1076年),密州知州任上。
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作于元丰二年(1079年),湖州知州任上。
贬谪黄州
《卜算子》(缺月挂疏桐):作于元丰三年(1080年),寓居黄州定惠院期间。
《定风波》(莫听穿林打叶声):作于元丰五年(1082年),黄州城外出行遇雨时。
《念奴娇》(大江东去)、 《前赤壁赋》、 《后赤壁赋》:均作于元丰五年(1082年),黄州游赤壁时。
入京重用
《惠崇春江晓景二首》:作于元丰八年(1085年),在汴京中书舍人任上。
《答张文潜县丞书》:作于元丰八年(1085年),在汴京中书舍人任上。
流放生涯
《西江月》(玉骨那愁瘴雾):作于绍圣三年(1096年),贬居惠州期间侍妾朝云去逝后。
《试笔自书》:作于元符二年(1099年),贬居海南儋州期间。
《书上元夜游》:作于元符二年(1099年),贬居海南儋州期间。
晚年
《六月二十日夜渡海》:作于元符三年(1100年),自海岛北返大陆渡琼州海峡时。
《答谢民师书》:作于元符三年(1100年),苏轼去逝前一年。
这些阶段性的作品展示了苏轼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和情感变化,从初入仕途的喜悦,到诗案前的平静,再到贬谪黄州的无奈与旷达,以及晚年的豁达与超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