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很多,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:
孝感动天:
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,他的父亲瞽叟和继母、异母弟象多次想要害死他,但舜始终对父亲恭顺,对弟弟慈爱。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,最终舜登上了天子位,并且封象为诸侯。
亲尝汤药:
汉文帝刘恒,汉高祖的第三子,以仁孝之名闻名天下。他的母亲卧病三年,刘恒常常目不交睫、衣不解带,亲自尝过母亲所服的汤药后才让母亲服用。他在位24年,重德治,兴礼仪,发展农业,使西汉社会稳定,经济恢复和发展,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“文景之治”。
啮指痛心:
曾参,孔子的得意弟子,以孝著称。一次,他家中来了客人,母亲不知所措,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。曾参忽然觉得心疼,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,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,跪问缘故。母亲解释说:“有客人忽然到来,我咬手指盼你回来。”曾参于是接见客人,以礼相待。
百里负米:
仲由,孔子的得意弟子,性格直率勇敢,十分孝顺。早年家中贫穷,他常常采野菜做饭食,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。父母死后,他做了大官,仍然怀念双亲,慨叹说:“即使我想吃野菜,为父母亲去负米,哪里能够再得呢?”孔子赞扬说:“你侍奉父母,可以说是生时尽力,死后思念哪!”。
闻雷泣墓:
王裒,魏晋时期营陵人,博学多能。他的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,他隐居以教书为业,终身不面向西坐,表示永不作晋臣。其母在世时怕雷,死后埋葬在山林中。每当风雨天气,听到雷声,他就跑到母亲坟前,跪拜安慰母亲说:“裒儿在这里,母亲不要害怕。”。
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,也展示了孝亲敬老的精神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