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袖手旁观”的意思是指把手笼在袖子里,在一旁观看,比喻人置身事外,不参与其事,也不给予帮助或关心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别人面临的困难或危急情况冷漠地观望,不采取任何行动。
成语出处
宋·苏轼的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中提到:“弈棋者胜负之形,虽国工有所不尽,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。”
唐·韩愈的《祭柳子厚文》中也提到:“不善为斫,血指汗颜,巧匠旁观,缩手袖间。”
造句
1. 看到老人摔倒在路上,他却袖手旁观,这种态度实在不该。
2. 情况如此危急,谁都不会袖手旁观。
3. 同学之间有什么困难,应该极力帮助,而不应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。
4. 绝不在朋友落难时袖手旁观,绝不在伸出援手时夹杂私利,这就是中国之义。
故事典故
成语“袖手旁观”的典故与宋代苏轼和唐代韩愈的文章有关。苏轼在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中通过下棋的比喻,说明了即使是最擅长下棋的人有时也无法看清胜负形势,而那些袖手旁观的人却往往能看清,因为下棋的人一心争胜,而旁观者无心于此。韩愈在《祭柳子厚文》中则通过工匠砍伐树木的比喻,描述了不擅长砍伐的人会在砍伐时手指流血、头冒大汗,而技术高超的工匠则把手笼在袖子里,在一旁看着,从而引申出了“袖手旁观”这个成语,用来形容置身事外、不参与其事的态度。
这个成语强调了对别人的困难和问题不采取积极行动去帮助或解决,而是冷漠地观望的态度,通常被认为是不负责任、不关心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