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春江花月夜》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歌行诗,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中的孤篇横绝,全诗围绕着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展开,艺术构思奇妙,情感丰富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前16句赏析: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:
这两句诗以春江和明月为切入点,描绘了春江潮水涌动,与大海连成一片,明月伴随着潮水升起的壮丽景象,为全诗奠定了空灵、浩渺的基调。
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:
月光洒在江面上,波光粼粼,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,春江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明月照亮,营造出一种静谧又带有灵动的氛围。
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:
江水蜿蜒流淌,环绕着花草遍生的原野,月光下的花林如同洁白的雪珠在闪烁,形成了一种朦胧且浪漫的意境。
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:
月光如霜,使得霜飞无从觉察,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,难以分辨,增强了诗歌的空灵之感。
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:
江水和天空成一色,没有一点微小灰尘,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,展现出江天澄澈,唯有那一轮明月高悬的空旷画面。
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:
诗人通过描绘江月,引发了对宇宙、人生哲理的思索,这是对人生无常和宇宙永恒的深刻反思。
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:
诗人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和江月的永恒,表达了对生命传承的感慨。
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:
江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,但所见的只是长江不断地流淌,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。
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:
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,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,表达了诗人对离愁别绪的深刻描绘。
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:
诗人通过设问,描绘了游子和思妇在月光下的相思之情,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。
可怜楼上月裴回,应照离人妆镜台:
诗人通过描绘月光照耀在离人梳妆台上的情景,进一步加深了离愁别绪的氛围。
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:
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和捣衣砧上,卷不走,拂不掉,形象地表达了思妇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。
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:
诗人表达了自己和所思之人无法相见,但希望月光能够照耀到对方的愿望,充满了无奈和深情。
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:
诗人通过鸿雁和鱼龙的形象,表达了无法传递书信和思念之苦。
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:
诗人通过梦境和现实的对比,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
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:
诗人描绘了江水带着春天流去,江潭中的月亮也渐渐西斜,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。
这16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,展现了春江花月夜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,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