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蒙之死在民间传说中有多种版本,以下是几种较为流行的说法:
因病而死
根据《三国志》等史书的记载,吕蒙的死因是疾病。在荆州之战后,吕蒙晋升为南郡太守,封为孱陵侯,但不久之后,他就因旧疾复发而病重。孙权得知后,下令为吕蒙做法祈祷,并亲自探病,表现出对吕蒙的深厚情谊。然而,尽管孙权尽力救治,吕蒙最终还是因病而亡,年仅四十二岁。
关羽索命
在民间传说中,吕蒙被关羽的魂魄所害。在一些故事中,关羽死后阴魂不散,附身吕蒙,使其七窍流血而亡。这种说法主要源于《三国演义》等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,关羽被描绘为忠义的化身,而他的死亡则是悲壮的象征。吕蒙作为杀害关羽的凶手,自然成为了复仇的对象。
孙权猜忌
另一种流行的观点是,吕蒙因功高震主,被孙权猜忌而死。吕蒙在荆州之战中表现出色,不仅成功夺取了荆州,还斩杀了刘备的大将关羽,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。然而,这也使得他在东吴的威望日益提高,甚至超过了孙权。有人猜测孙权可能出于个人权谋的考虑,毒死了吕蒙。
劳累过度
吕蒙一生为东吴征战,常年在外开辟疆土,身体难免积劳成疾。三国时期医疗水平不发达,医生数量也少,而吕蒙作为都督,镇守江陵地区,作为北方人的他难以适应南方的气候和环境。东吴士兵多为水军,常在河边训练,南方气候潮湿,夏天湿热,冬天湿冷,吕蒙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战,极易染上各种疾病。
瘟疫
公元204年至219年间,瘟疫横行,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和曹植的《说疫气》均有记载。吕蒙常年征战,接触的人员众多,感染瘟疫的可能性较大。因此,吕蒙因病而死,尤其是可能因瘟疫而死,这一说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。
综合以上说法,虽然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对吕蒙的死因有诸多猜测,但根据史书的记载,吕蒙的死因最有可能是因病而亡。其他说法如关羽索命和孙权猜忌等,虽然广为流传,但缺乏确凿的历史依据,更多是基于迷信和文学创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