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填写:
基本信息
姓名、性别、出生年月、年级、班级等。
家庭信息
父母、祖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,包括工作单位或学习单位。
“继父母或养父母情况”一栏按实际情况填写。
学习情况
学科成绩(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)和学习态度(学习兴趣、学习习惯、学习动力)。
情感状态
快乐指数、焦虑指数、亲情关系、友情关系等。
心理健康
是否有过心理问题、问题类型、已采取的措施等。
自我评价
成就感、自尊心、自我期望等。
家长评价
学习成绩、学习态度、亲情关系、社交能力等。
其他信息
学生的身体状况、兴趣爱好、重大生活事件、是否需要心理干预、关注程度评估等。
在填写时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遵从客观事实规律,通过对孩子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观察进行填写。
真实记录学生的情况,包括学习成绩、体育成绩、课外活动等,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。
突出重点,例如,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,可以在档案表中突出其学习成绩,而对于情绪问题严重的学生,则应该重点记录其情绪问题。
及时记录学生的情况,例如,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有情绪问题,则应该及时记录,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。
注意档案表的保密性,确保学生信息的安全和隐私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,可以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的填写全面、准确、及时,并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有效依据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