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官渡的历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,以下是其主要历史沿革:
官渡之战 :东汉建安五年(200年),袁绍率兵20万南下,曹操率兵4万在官渡相拒。曹操通过两次偷袭袁绍后方,焚其粮食辎重,断其粮道,致使袁绍军心动摇,纷纷溃散。曹军全线出击,歼灭袁军主力,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。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、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。地名由来:
官渡古名为细草岗,因传说古时有一官员在此买船设渡口方便百姓过河,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便把渡口改称官渡,并引申为地名沿用至今。
历史沿革
战国前:
滇在梁州境内。
西汉:汉武帝于元封二年(公元前109年)置益州郡,辖二十四县,汉将军郭昌筑郭昌城,后改名为“谷昌县”,今之官渡区当在其范围之内。
东汉:因之,仍名谷昌。
蜀汉:县名仍旧,隶廉降都督统辖之建宁郡。
晋惠帝永兴二年(305年):建宁郡改属宁州。
东晋隆安年间:设立晋宁郡,谷昌为其所属。
南朝:宋齐皆袭之。南朝梁元帝时,为爨氏所据。
隋初:建昆州,不久即废。
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(618年):废谷昌,复置昆州,置益宁县,属剑南道辖之戎州都督府,今区境属州治益宁。
开元二十六年(738年):南诏并五诏为一。
永泰元年(765年):南诏王阁罗凤命其长子凤迦异于昆川(州)置拓东城,城址在今官渡区境,“既而改称鄯阐府”,属于六节度之一的拓东节度。
五代至宋大理国:仍称鄯阐府。
宋神宗元丰三年(1080年):大理国岳侯高氏起兵平定内乱有功,加封德侯,出镇鄯阐,高氏于蜗洞置治所,建官渡古城、法定寺。
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:鄯阐府改置善州,领昆明、官渡二县,其中官渡县治在今官渡秀英村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:设云南行中书省,滇池地区置中庆路,改善州为昆明县(官渡县并入)。省治、路治昆明。
明代:改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云南布政使司,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改中庆路为云南府,县名因之,为府治。县境设六卫,即左、右、中、前、后卫及广南卫。
清代:改云南布政使司为云南省,设云南府,昆明县隶府治。
现代发展:
官渡古镇历史悠久,是滇文化发祥地之一。宋以前设渡口,渔舟及官船在此停靠,因此名“官渡”。古时有“小云南”之称。
综上所述,广东官渡不仅因官渡之战而闻名于世,其地名由来和历史沿革也充满了丰富的故事和变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