谭嗣同的绝命诗中提到的“张俭”和“杜根”是 东汉末年的两位忠正大臣,他们的事迹在《后汉书》中有记载。
张俭
张俭(?-189年),字元节,东汉末期高平(今山东省邹城市)人。
他初为山阳东部督邮,因严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为非作歹,受到太学生的敬仰。
在党锢之祸中,张俭被迫逃亡,人们敬重他的人品,纷纷冒着破家灭族的危险接待他。
“望门投止”一词即出自张俭的典故,指的是他逃亡时,人们因敬重他而纷纷接纳他,导致许多人因收留他而满门抄斩。
杜根
杜根,字伯先,东汉末年定陵(今河南省漯河市)人。
汉安帝时,邓太后摄政,宦官专权。杜根上书要求太后还政于皇帝,被命摔死。
由于执行人手下留情,杜根未死,最终得以逃脱。
谭嗣同在诗中提到的“忍死须臾待杜根”指的是杜根的忍死待机,最终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。
谭嗣同在诗中通过张俭和杜根的典故,表达了自己对正义、不畏强暴的高尚品质的钦佩,并以此自励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牺牲,唤醒更多人的觉醒,继续为正义事业而奋斗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