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师孝亲的古代故事有:
程门立雪
故事概述:杨时是北宋时期的学者,他非常尊敬老师程颐。有一次,杨时和同学游酢在冬天冒着大雪去程颐家请教问题。程颐在午睡,他们便在门外等待,直到雪积了一尺多深。程颐醒来后,被他们的尊师精神所感动,便邀请他们进屋讲学。
寓意:这个故事成为了尊师重教的典范,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敬。
啮指痛心
故事概述:曾参少年时家贫,常入山打柴。一天,家里来了客人,母亲不知所措,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。曾参忽然觉得心疼,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,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,跪问缘故。母亲说:“有客人忽然到来,我咬手指盼你回来。”曾参于是接见客人,以礼相待。
寓意:这个故事体现了曾参对母亲的深厚孝心和敏锐的感知。
百里负米
故事概述: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,字子路,是孔子的学生。他非常孝敬父母。因为从小家境贫寒,为人非常节俭。经常吃野菜度日。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,但怕父母营养不够,身体不好,很是担心。
寓意:这个故事反映了仲由对父母的深厚孝心和责任感。
张良拜师
故事概述: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,他的祖先是韩国人。在秦灭韩后,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。有一次,因刺杀秦始皇未遂,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。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,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,碰到一个老人,穿着粗布短衣,走到张良旁边,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,然后回头命令张良拾起来穿上。经过几次考验,老人满意地告诉张良:“你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。”并传授给他一部兵书。
寓意: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张良的尊师精神,还展示了他坚韧不拔、忍辱负重的品质。
子贡庐墓
故事概述:子贡是孔子杰出的弟子之一,他在孔子去世后,为表哀思,在孔子的墓旁结庐守墓六年。子贡的尊师之情和孝道感动了后人,建屋三间,立碑一座,题为“子贡庐墓处”。
寓意:子贡的行为成为尊师孝道楷模,后人以“楷模”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。
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人尊师孝亲的美德,也为后世树立了学习的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