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十大孝子的事例如下:
舜:
传说中的远古帝王,五帝之一。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、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,但他始终对父亲恭顺,对弟弟慈爱。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,最终被尧帝选为继承人,并登天子位。舜在历山耕种时,有大象替他耕地,鸟代他锄草,被传为“孝感动天”。
刘恒:
汉文帝,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。他以仁孝之名闻名于世,母亲卧病三年,他常常目不交睫,衣不解带,甚至亲自为母亲尝药。他在位24年,推行德政,注重农业发展,使西汉社会稳定,经济恢复和发展,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“文景之治”。
曾参:
孔子晚年的弟子之一,以孝悌著称。少年时家贫,常入山打柴。一天,家里来了客人,母亲不知所措,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。曾参感到心痛,就回到家中,才知道母亲在盼着自己回家。
闵损:
春秋时期鲁国人,孔子的弟子。他的亲生母亲去世很早,继母一直虐待他。大冬天的给儿子穿棉衣,而他穿芦花做的衣服,被父亲鞭打后,父亲才知道儿子受欺负。闵损后来劝父亲休妻,继母听后也对他很好。
仲由:
春秋时期鲁国人,孔子门徒。他早年家中贫寒,自己经常吃野菜,但“百里负米”回家照顾父母。后做了官,父母也离世了,未曾享福。
董永:
东汉时期孝子,以卖身葬父闻名。他的故事最早来源于《二十四孝》,讲述了他为了葬父,卖身于财主家做苦工三年,最终获得父亲的原谅。
郯子:
春秋时期郯国人,以鹿乳奉亲闻名。父母年老,俱患双眼,思食鹿乳。郯子乃衣鹿皮,去深山,入鹿群之中,取鹿乳供亲。猎者见而欲射之,郯子具以情告,以免。
江革:
东汉时期孝子,以行佣供母闻名。他从小失去父亲,与母亲相依为命,靠做苦工维持生计,始终孝顺母亲。
陆绩:
三国时期吴国人,以怀橘遗亲闻名。他六岁时,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,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。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,准备带回家给母亲吃。
吴猛:
东晋时期孝子,以恣蚊饱血闻名。他小时候家境贫寒,夏天用扇子驱蚊,蚊子叮咬他,他感到痛苦,但最终饿死,蚊子也饱足了血。
这些孝子的事例不仅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,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