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国无防不立,民无兵不安”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《孙子兵法》。以下是关于这句话及其出处的详细归纳:
出处
《孙子兵法》:又称《孙武兵法》、《吴孙子兵法》、《孙子兵书》、《孙武兵书》等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,早于克劳塞维茨《战争论》约2300年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。孙武(约前545年-约前470年),字长卿,春秋末期齐国乐安(今山东省北部)人。
意思
“国无防不立”意味着国家如果没有国防,就无法稳固地立足于世界之中,容易受到外部的威胁和侵犯。
“民无兵不安”则表明人民如果没有军队的保护,就会感到不安全,无法安心生活。
重要性
这句话强调了国防和军队的重要性。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,没有强大的国防,国家将面临被侵略和灭亡的危险;而没有军队,人民的安全和幸福就无法得到保障。
其他引用
这句话也被多次引用在其他文献和场合中,以强调国防的重要性。例如,在讨论全民国防教育时,常引用这句话来提醒人们不忘国防建设,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。
综上所述,“国无防不立,民无兵不安”出自《孙子兵法》,这句话深刻阐述了国防和人民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,强调了国防和军队在国家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