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动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,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它强调通过 实践中的学习和反思来提升个人和组织的能力。以下是关于行动学习的详细解释:
定义与组成
行动学习,又称“干中学”,是一种通过行动实践学习的方法。它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为载体,学习者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、任务、项目等进行处理和反思,并相互学习与提问。
关键原则
行动学习的关键原则是:每一个人都有潜能,在真正“做”的过程中,这个潜能会在行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。
学习过程
行动学习包含四类重要的学习过程:
学习知识:从已有的知识中学习;
体验经验:从个人的经验中学习;
团队学习:从小组其他成员的经验中学习;
探索性的解决问题: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。
公式表达
行动学习可以表述为以下公式:AL=P+Q+R+I,其中:
AL(Action Learning):行动学习;
P(Programmed Knowledge):结构化的知识;
Q(Questions):质疑(问有洞察性的问题);
R(Reflection):反思;
I(Implementation):执行。
应用领域
行动学习被广泛应用于人才发展、解决问题和业务发展等层面。它不仅在个人层面促进学习和发展,也在组织层面推动变革,将组织全面转化成“一个学习系统”。
创始人
行动学习之父是英国的雷格·瑞文斯(Reg Revans),他在1940年发明了这一方法,并将其应用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煤矿业的组织培训。
实际应用
在行动学习课程中,每个参与者所在的机构都提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,他们被交换到不同于自己原有专业特长的题目下,组成学习的团队,群策群力,互相支持,分享知识与经验,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,学习团队里的成员,解决这些棘手的难题。
通过以上信息,可以看出行动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,更是一种组织发展策略,它通过团队合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,促进个人和组织的持续学习和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