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基于学习目标、知识领域、学科特性以及学习者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衡量,以丰富的形式呈现,如书面作业、实验操作、项目研究、小组讨论等。任务要求必须为学习活动的有序推进规划明晰路径,给予具体的操作指导。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具备开放性、动态性与适应性,伴随学生学习阶段前行、知识储备更新以及能力水平进阶,适时灵活调整,以契合不同学生在各异的学习进程中的多元需求,推动学生全面而有梯度地迈向学习目标,助力综合素质稳步、渐进提升。
例如,在科学实验课程里,学习任务可以设定为分组完成“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”实验,这属于技能训练与思维培养层面。
此外,学习任务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:
学习目标:
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,包括知识、技能和态度等方面。
重点难点:
指出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克服的难点。
学法提示:
提供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和建议。
学习材料:
提供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材料,如教材、参考书、网络资源等。
学习过程:
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,包括问题情境、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、展示交流、总结提升等环节。
达标检测:
设计练习题和测试,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。
拓展延伸:
提供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或项目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。
预期结果:
明确学生完成任务后预期达到的结果,体现学生主体价值。
在设计学习任务时,还应注意以下几点:
任务驱动:以任务为核心,统摄整个学习过程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。
开放空间:为任务的实施留出一定的开放空间,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。
评价关注:关注学习任务的真实性、一致性与可操作性,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反馈的及时性。
通过以上设计,学习任务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。